羊覺得如果一個人真的想「學音樂」,而不只是「學吉他」,很當然的會想去明白「其所以然」(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?)吧。一昧的強調或要去想著「樂理要怎麼應用」,就會陷入「理論與操作」的迷思:「我既然已經會操作了,我為何還要學理論?」就像上面music120大大說的試著去推出一個Cm7的和弦,羊的學生可能就會覺得「我直接看Cm7的圖形知道怎麼壓還比在那推得要死要活的來得快」…在初學時這樣子想或許還OK,但據說吉他前15把位的指板上所能找到的和弦指型共近1萬種,是否能夠「一輩子都在背和弦指型」呢?如果真有人是這樣子,那就真的是道道地地的「被音樂玩」了。
# p7 q \' l2 ~' u5 }$ m- d# F
/ k5 t8 o2 m5 X3 |, ^, J' Z# a6 c 學樂理幫助你「學音樂」,更加深對音樂的理解,這不見得一定會(也不必要)馬上反應在實際的樂器操作(事實上,一般人想的就是學樂理是不是能讓彈吉他突飛猛進…)但樂理卻能幫助你從另一個觀點來切入音樂的學習,而避免掉有些人彈吉他彈了好多年,也好似會彈一些東西了,卻仍然只是「見樹不見林」的窘境吧。 |